第(3/3)页 这已经是这艘庞大的空天母舰最后一个需要组装的大型零部件了。 只要接下来完成冷焊和保护装甲的覆盖,那么它便已然成型,可以展开后续的航行测试了。 对于华国,乃至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而言,这不仅仅是造一艘船,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轨道重工业体系。 这套体系是人类真正走出地球摇篮,迈向太阳系的基石。 它意味着人类文明从“行星文明”向“星际文明”的蜕变正式开始。 在巡天号·空天母舰逐步完成最后的模块组装工作时,另一边。 地球的近地轨道上,一架并不起眼的二代航天飞机正安静的航行在深邃的太空中,绕着这艘庞大的母舰飞行着。 透过居住室的舷窗,徐川眺望着不远处地球轨道上的宛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银色巨龙的空天母舰,眼神中带着一丝饶有兴趣的神色。 巡天号·空天母舰的修建他是知道的,不过这还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这艘空天母舰的存在。 毕竟他并不会闲着没事就坐航天飞机来太空,而从下蜀航天基地那边看过的概念设计图并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这艘空天母舰的宏伟。 不得不说,即便是他,也被这一庞大的工程所震撼惊艳到了。 那庞大的母舰本体,那如同蜂群般的无人智能单元,那巡航在附近的空天战舰与空间站,共同组成了繁华的‘星际工程’。 站在徐川的身旁,郑海的的目光眺望着不远处的巡天母舰,缓缓扫过那尚未完全封闭的舰体内部。 “真是难以想象,十年前,我们连月球都没有去过。十年后,这样一艘庞大的空天母舰都快完成建造了。”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郑海轻声的感慨了一句。 透过那层层防护甲板,他仿佛能看到未来那里将布满居住区、指挥中心、武器阵列和能源核心。 未来有一天,乘坐它的舰员在其中穿梭,引擎启动时整艘巨舰传来的轻微震动,以及它最终挣脱“摇篮”的束缚,驶向更深远宇宙的那一天。 一旁,徐川笑着开口道:“如果再等十年,说不定我们的足迹已经抵达冥王星甚至是更遥远的太阳系边疆了。” 事实上,说十年之后人类的足迹抵达冥王星都可能是谦虚的说法。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用一句科技大爆炸来形容都不为过。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带给了人类无尽的能源,而航天技术的发展又赋予了一切无限的可能。 巡天号·空天母舰的出现,足够承载超过两千人用一整年乃至数年的时间来完成前往冥王星乃至更遥远的太阳系边疆的可能性。 就如同航空母舰在地球的海洋中遨游一样,它也能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梦想在太阳系中遨游。 甚至,如果是不计代价的话。 这样的空天母舰,如果组成一支舰队的话,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格远航太阳系之外,前往其他的星系了。 尽管那可能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 但几十艘空天母舰组成的庞大舰队的确有这样的资格。 尤其是在月面生物圈工程已经得到了验证的情况,自循环的生态系统理论上来说足够支持舰队在离开太阳系前补充最后一批物质后巡航到距离最近的比邻星系了。 当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枯燥航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得了的。 如果真要远征比邻星系的话,最好还是将休眠技术点出来。 这样既能减轻生态系统的压力和降低对各种生存物资的需求补给,也能够让乘员度过几十年的无聊时间。 或者,等虚拟现实技术更成熟后,应用到远征舰队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