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终,让敌人沉溺于大宋的繁华之中,磨去野性,最终成为辽国的那些高层一样,过奢靡的生活,最终堕落。 两位大佬,分别代表的是两大阵营的意见,他们这一站出来表态,其它的臣子们都不在言语了。 或许,不少人心中还有其它的想法,但他们位卑职低,就算是站出来,也不能决定什么,反而会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那就得不偿失。 大约在第九排轮椅上座着的苏石,默默看着这一幕。 这还是他第一次出现在朝会之中。 只是他看到的是什么? 畏战派出现了,妥协派也出现了,却不见一个主战派,堂堂大宋,竟然落魄至此? 这就是重文抑武的下场和结果吗? 难道这么多人,连一个充满着血性之人都没有吗? 包黑子和富弼等人倒是想站出来,但他们根本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不说其它,如果他们说要打的话,那能不能保证打胜? 如果因为他们要打,而战败了,这个责任是他们根本负担不起的。 还有,就是要打大仗的话,至少要得到三司使的支持,不然钱从何来?粮从何来? 军械战马战甲又从何来? 总不能捡根木棍就去打仗吧,若是这样的话,那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送死。 坐在轮椅之上,苏石默默的看着,心中不仅有些悲凉之意。原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富宋,弱宋。 “为何不能一战?我们大宋不缺保家卫国好儿郎!” 就在赵祯还在考虑着事情可行性,其它臣子还在等着官家做出决断的时候,在苏石的后面的后面,甚至感觉都到门外了,突然一记喊声传出。 “何人在后面喧哗。”朝堂之上突然出现了另一道声音,引起了不少臣子的注意,大家的目光也不断向后询问看去。同时伴随的还有张茂则的斥责之声。 “传。”倒是赵祯,听到有了不同的看法之后,心中欣喜,带着希望的说着。 “传说话之人上前。”张茂则连即哈腰答应一声,跟着又尖着嗓子喊了一声。 群臣的最后一排,一位银盔银甲的武将大步向前走出,一步步直奔金銮殿前而至。 路过苏石身边的时候,苏石的目光在其身上打量着,三十出头的模样,人倒是很精神,身上似乎有一股子肃杀之气,显然应该是杀过人的但这股子血腥气又不是很浓,想必就算是上了战场也没有杀过太多人。 苏石并不认识此人,但不妨碍身边的其它同僚认识,很快杨文广三个字落入到苏石的耳中。 杨文广,字仲容,并州太原人,为太尉杨业之孙、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的儿子。 此人如今名声不显,大家只知道是忠良之后,但在后世,其名却是广为流传,杨家将更是近乎于人尽皆知。 此时的杨文广,只有三十出头,只有拥有一个殿直的身份,说白了,就是守候在大殿之外的守门官,属于正九品武将。 刚才,正是他带着几名备校守在门外,正听到了朝堂里面的议论之声,听到大臣们不是害怕战争,就是要妥协谈和,一个冲动之下,便出声喊了那么一嗓门。 第(2/3)页